2014年8月4日 星期一

美時藥訊-DRGs住院診斷關聯群 (Diagnosis Related Groups)

  今年的7月1日,第二波的健保DRG制度上路了,什麼是DRG呢?「DRGs住院診斷關聯群(Diagnosis Related Groups)」是一種健保支付制度,採「同病同酬」精神,將醫師診斷為同一類疾病、要採取類似治療的疾病分在同一組。之後,再依病人的年齡、性別、有無合併症或併發症、出院狀況等再進行細分組,並將同分組的疾病組合依過去醫界提供服務的數據為基礎,計算未來應給付醫院的費用,這種支付方式又稱「包裹式給付」。

  就健保局的觀點,論量計酬的給付方式使得醫院為了衝量,可能會替病人進行不必要的治療,造成浪費。現行給付制度為總額與DRG並行,其中DRG雖然不能減少總體的健保醫療支出,但可以防止論量計酬造成醫療浪費的缺點,提高醫療服務效率,讓總額下之資源使用更公平合理。而實行DRG制度將會迫使醫院必須以更嚴格控管成本的方式去經營。

  理論上,DRG給付制度應該能夠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讓「小病就做全套檢查或住院」的狀況杜絕,讓醫院轉而以更好的方式去利用現有的醫療資源。但事實上,許多可能的問題也隱藏在背後。DRG用簡單的編碼和定額,把醫療行為規格化,容易造成醫院把不合規格的病人拒於門外。當治療重症病人時,DRG給付容易超標,對於醫院來說等於是虧錢。雖然衛生福利部認為每個DRG群組係依過往平均金額支付,整體支付金額相同,並未苛待醫界。認為醫院會『有賺有賠』所以應該可以平衡收支,不過這是在病患平均分布的狀況下才可能。往後不同醫院之間的病患分布可能會非常不平均,部分醫院會將不符成本的案例轉給其他醫院。




DRGs制第二階段,原將導入254項治療,經與醫界等團體討論後,為符合臨床資源使用,17項治療暫緩實施,包括脊椎融合術7項、周邊血管支架植入術2項、心臟衰竭及休克治療2項、急性及亞急性心內膜炎1項、冠狀動脈血管支架植入及心律調節器裝置5項。並將原已於第1階段實施之部分高危險生產疾病,包括:植入性胎盤、產後大出血及產後血液凝固缺損等疾疾項目,排除DRG實施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