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日 星期三

缺鐵性貧血 (104.04.01)

貧血為血紅素(hemoglobin, Hb)、血比容(hematocrit)或紅血球數目下降的疾病,造成血液攜氧能力降低,症狀包含虛弱、疲倦、頭痛、暈眩、蒼白。世界衛生組織對貧血的定義:男性血紅素低於13 g/dL,女性血紅素低於12 g/dL。
缺鐵性貧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為最常見的貧血類型。台灣缺鐵性貧血盛行率在男性約0.2%,女性約2.1%,高危險群包括:兩歲以下孩童,年齡大於六十五歲老人,青少女,懷孕或哺乳婦女等。
鐵是人體骨髓在造血過程中所需要的基本原料。人體中鐵的運輸與儲藏,分別由運鐵蛋白(transferrin) 與儲鐵蛋白(ferritin)負責,運鐵蛋白將鐵運送到肝臟及網狀內皮組織中由儲鐵蛋白儲藏起來;或是運輸到骨髓製造血基質(heme)。
鐵的相關實驗室正常檢驗數值範圍
Serum Iron (血清鐵): 51-209 µg/dL
TIBC (總鐵結合能): 268-593 µg/dL
Ferritin (儲鐵蛋白): ♂:28-365 ng/mL,♀:5-148 ng/mL
Transferrin saturation (運鐵蛋白飽和度): 20-50%
[臺大醫院檢驗醫學部臨床檢驗手冊]
“血清鐵” 並不是指血中游離的鐵,而是和運鐵蛋白結合的鐵。約佔運鐵蛋白結合量的20-50%。而血液中運鐵蛋白所能夠結合鐵的總量稱為”總鐵結合能”(TIBC;Total Iron Binding Capacity)。
當鐵缺乏時,血紅素的製造會有缺陷,所形成的紅血球體積變小、大小不均且數量也會減少。因此當MCV (平均紅血球體積)小於80時,就應檢查Serum Iron、TIBC 及 Ferritin 以確認是否有缺鐵性貧血發生。
缺鐵性貧血的典型實驗室數據為:
Serum Iron (血清鐵)下降
TIBC (總鐵結合能)上升
Ferritin (儲鐵蛋白)下降
Transferrin saturation (運鐵蛋白飽和度)下降
當體內鐵缺乏時,導致血紅素無法充分產生而發生貧血。此時體內的儲藏鐵(ferritin)已經用完,又由於貧血的緣故,每日破壞衰老紅血球所產生的血紅素相對減少,藉此所獲得的鐵量也自然不足,因此血清鐵的數值往往相當低。而身體感受到血中鐵的不足而大量製造了運鐵蛋白(transferrin)企圖能載運更多的鐵的一種補償作用,而使得TIBC會呈明顯的升高。
缺鐵性貧血的治療上,補充鐵劑是最常見的方法。鐵劑最好空腹服藥,避免和食物併服,因為食物中的磷酸與單寧酸會與鐵質結合,妨礙吸收。另外,減弱胃酸作用的制酸劑、H2阻斷劑、氫離子幫浦抑制劑等藥物,或某些抗生素(例如quinolone、四環黴素)、含鈣的食物、茶、咖啡、蛋、牛奶等,都會影響鐵質口服吸收,應避免同時服用。
是不是所有貧血都應補充鐵質? 並不是所有貧血都是缺鐵引起,如再生不良性貧血(Aplastic anemia),是由於骨髓造血機能低下,導致血紅素產生量減少,其檢驗室數值通常為Serum Iron 明顯上升、TIBC 正常或下降、Ferritin 下降或正常。鐵質若長期攝取過多,血液中過多的游離鐵便隨著血流散佈,沉積在器官造成損害,即為血鐵沉積症。因此在補充鐵劑之前應要先確定貧血原因,才能對症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