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3日 星期四

美時藥訊-抗憂鬱症藥物使用現況 2014.10.23


    重鬱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的防治為二十一世紀的公衛領域重點。憂鬱症一般認為主要是病人腦中邊緣系統之神經途徑功能發生障礙,使得腦中特定部位缺乏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血清素 (Serotonin,5-HT) 或是多巴胺 (Dopamine,DA) 等單胺類神經傳導物質。而進一步發展的理論則認為是因腦內接收器靈敏性不正常所致,即所謂的「假性」單胺類神經傳導物質缺乏,造成病人情緒低落、活動量降低及失眠等現象。

    抗憂鬱藥物的主要作用機轉是抑制神經元對NE、5-HT或是DA再回收至突觸前神經細胞,使得單胺類神經傳導物質在突觸間隙之濃度增加而達到抗憂鬱的效果。

目前臨床上使用的抗憂鬱劑大致可分為下列幾類,包括:
1. TCAs (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Doxepine、Imipramine
2. MAOIs (Monoamine oxidase inhibitors):Meclobemide
3. SSRIs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Escitalopram、Fluoxetine、Paroxetine、Sertraline
4. SNRI (Serotonin-norepinephrine reuptake inhibitors):Duloxetine、Venlafaxine
5. NaSSA (Noradrenergic & specific serotonergic antidepressant):Mirtazapine
6. SARI (Serotonin antagonist & reuptake inhibitor):Trazodone
7. DNRI (Dopamin-norepinephrine reuptake inhibitors):Bupropion

    傳統的抗憂鬱劑如:TCAs、MAOIs,因其安全性及耐受性的問題進而影響病人的服藥順從性。而SSRIs為選擇性抑制5-HT再回收,有較少的副作用及較高的安全性,目前廣泛的被使用。對於部分病人雖然服用了SSRIs卻無法有效改善症狀,研究發現這類病人腦中NE和5-HT同時出現神經傳導功能異常情形,因此進而開發出SNRIs這類藥物,SNRIs是同時擁有抑制NE和5-HT再回收的雙重作用,也是目前治療憂鬱症的主流藥物之一,其中Duloxetine使用量逐漸成長已接近同屬SNRIs的Venlafaxine。

    臨床上抗憂鬱症藥物使用以SSRIs最多,其中Escitalopram 因作用快,副作用小於同強度SSRIs的優勢,已成SSRIs類藥物的首選。若共病焦慮的病人首選為SSRIs及SNRIs。SNRIs在緩解疼痛及難治型憂鬱症有其臨床治療地位,其對5-HT及NE的再回收有很強的抑制作用,在緩解疼痛及治療焦慮上有改善效果,且作用速度快。

    Bupropion則主要用於活力降低、合併菸癮、飲食障礙之暴食症,或曾因藥物而導致體重增加、性功能障礙的病人;而開立Mirtazapine 最常被考量的因素為失眠和食慾減退。對於困難治療的患者則可能需合併不同機轉之兩種抗憂鬱劑,如: Sertraline / Bupropion或Paroxetine / Bupropion。抗憂鬱藥物之選用,必須考量病人用藥史及對藥物副作用的耐受度;而初次開立主要依據憂鬱症的特殊症狀或是否合併其他疾病如:廣泛性焦慮、恐慌症等。

下表為2009-2012台灣抗憂鬱藥物健保申報金額統計。

2009-2012 DDP data